媒体中心
2015/06/24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这是一个没人会质疑的论断。当我们今天讨论一个商业模式,如果没有“互联网+”那真是失色不少,恐怕感兴趣的人就没那么多。而互联网模式也以颠覆一切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别的不说,就说那段子层出不穷的Uber,明明不过是个拼车软件,但每每说到颠覆别的行业,即使加注了“纯属虚构”,也会让那个行业的人如临大敌。为什么?因为它要消灭的那些正是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却习以为常的弊病,甚至有人会把那些当做“制度红利”,现在来了一个光脚的说:我有办法让你们说的那些门槛荡然无存!你说恐怖不恐怖?
互联网如何能改造像房地产这么重的行业?这个问题我在2000年上一个互联网泡沫发生之时就在想,当时好像想来想去不过是“鼠标加水泥”,最后真实案例产生的也不过出来一个类似买房黄页的搜房网来。这其实还是媒体逻辑,而且是专业媒体逻辑,只不过占了一个阅读习惯转移的便宜,对于地产行业来说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无非多了一个花营销费的地方。当然,当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的也快,无数的网站不过是昙花一现,能留下来与地产相关的更是寥寥。这个逻辑到了2014年出现了一些变化,从万科开始轮流向互联网学习起,整个地产行业向互联网膜拜就成了风气。
不过,他们是真的甘心被互联网吗?我看未必。地产与互联网的结合目前常见的有这么三个逻辑:
一、估值逻辑
作为被资本市场遗弃的对象,精明的地产商们自然得想办法往高估值的互联网身上靠,前有万达上市前临时加装O2O概念,后有万科的物业拆分计划,多少都有迎合估值的成分,而至于这样的互联网模式,究竟是否地产商们所擅长,究竟是否能赢利,既然资本市场都不深究了,地产商也乐得呵呵。
二、营销逻辑
互联网的传播效果要强于传统媒体,这点是一年比一年明显。互联网上的事件营销带来的直接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媒体的时滞,这也是事实。所以在地产商面临销售困境时,自然会想到用互联网营销来化解。无论是制作网络传播的噱头(比如万科的避孕套),还是假借众筹来玩中奖(远洋和京东的众筹买房),都是这个逻辑,热闹足够大,效果如何,自家知道。
三、导流逻辑
这算是正视互联网带来的与客户之间的连接了,地产商希望能有一种方式让客户尽早跳到碗里来,为止可以打破一切的规矩。于是有了“全民营销”,有了颠覆者房多多,有了链家与搜房的决裂,有了平安好房的众筹联盟,这些案例的逻辑都在于抓住“真客源”和去中介化的销售前置。倘若这个市场只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这样的打通逻辑无疑是最强逻辑。
可是,就这样吗?
互联网对地产的影响就仅限于此吗?市场的结果证明恐怕不是这样。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准确的说是移动互联时代,每个人的时间都被碎片化整理,每个人都处于一种随时随地与他人互联的状态,每个人与外界沟通的方式被彻底改变,进而导致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也早已和以往不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早已分不清虚拟还是现实,看似虚拟的网路世界正在重塑我们每个人的形象,带给我们每个人不同的角色定位。
以我们的工作场景做个举例。
在传统的办公模式下,我们每个公司都需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无论多小的公司,都需要配置行政、财务,都需要有会议室,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在一个规矩的写字楼里办公,需要朝九晚五的打卡,需要开工作例会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需要做绩效考核,让业务不相关的部门之间进行竞赛。可是在如今的时代,你会发现这些想当然可能都是多余,后勤部分其实可以外包,至少是可以共享;而工作更主要的是与外界沟通,需要的是相同人群的聚集,而不是不相关人的鸡同鸭讲;绩效考核在催生办公室政治,而部门例会变成了相互推诿的无谓消耗。当我们通过移动互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工作模型,我们会发现有太多可以重构的地方。那么,办公还是我们以前所需要的封闭办公室吗?我们还有必要付那么高的租金往CBD钻吗?
再举一个购物的案例。
从前的购物叫“逛街”,是追逐潮流的一种表现,我们需要知道今年街上流行什么,又有哪些新品在展示。以前的年代,香港跟着欧美的潮流,上海跟着香港的潮流,内地再跟着上海的潮流,层层递进,让进大城市逛商场有开眼界的作用。另外,以前流行的是百货,是超级市场,讲究的是大而全,一站可以买齐。现在呢?商场正在变成人们的试衣间,快递在把日常消费品送到家,时尚早就全球同步,小城市甚至电商更加发达,差别只在于购买力的不同。大而全的百货正在变得无用,反不如精准定位来的实际。购物中心正在取代百货的地位,主要吸引人来的已不再是零售,而是餐饮、娱乐、教育等体验式消费。还是通过移动互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商业模型,包括地段,包括商业里经营的内容,是不是都可以重新定义?
我们还可以这么去思考酒店、住宅、园区、游乐园等等,甚至我们可以打破原来界限去思考这些业态彼此之间是否可以重新排列组合,我们会发现很多的改变都是可能的。在今天,我们会发现一个书店其实可以不仅仅卖书(诚品书店和方所),一个咖啡馆其实卖的不只是咖啡(3W咖啡和它的同类们),而一个孤独的图书馆因为一段视频竟然就可以拯救一个差点就失败的旅游地产项目!这才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改变,它改变的不是简单的某个行业,而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么去想对于保守的人会很可怕,因为这意味着以往的一切可能都无从借鉴。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看到的是机遇。2014年起,大批优秀的地产职业经理人选择了独立创业。可能不是巧合的是,他们中很多人选择了从众创空间开始起步。这是什么?这就是在做办公模式的颠覆。还有一些人在做商业的O2O,这又是什么?这是在重新定义商业模式。还有民宿的兴起、青年社区的火爆、目的性度假区的出现、文化创意园区的升级等,都在顺应这个时代的改变。